董亚春出任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“星瀚影像计划”评委会主席
当影像的星河呼唤掌灯者,总需一双托起镜头丈量历史景深、又能用光影雕刻时代呼吸的手。国家一级导演董亚春,将担任“星瀚影像计划”评委会主席。这位手握金鸡奖杯、摘得飞天奖的艺术家,将以四十年深耕影视创作的厚重积淀,为微短剧领域注入专业力量。

“星瀚影像计划”评委会主席 董亚春
镜头即史笔:四十年锻造创作坐标系
从1976年入伍开启艺术生涯,董亚春导演的创作始终与时代共振。1993年,他以《犬王》叩开电影摄影之门,获金鸡奖最佳摄影提名;2002年,《冲出亚马逊》中惊心动魄的雨林追击镜头,助他斩获第22届金鸡奖最佳摄影;2005年转型导演后,《八路军》《中国远征军》接连摘得全军电视剧金星奖、飞天奖最佳导演;2020年,《跨过鸭绿江》以全景式叙事重述立国之战,创央视收视高峰;2024年,《西北岁月》作为中宣部、广电总局重点指导项目,用细腻笔触刻写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之路。四十年间,他完成从战地摄影师到历史叙事者的蜕变,构筑起中国影视创作的经纬度。

董亚春导演工作照
“用心讲述历史 让精神直抵人心”
董亚春导演在拍摄《跨过鸭绿江》时,展现了他对历史真实的深刻敬畏与坚守。他率剧组在辽宁丹东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中实景复刻战场,铁岭调兵山蒸汽机车与铁轨重现了东北边防军的历史场景,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的纪念碑镜头则成为对英雄的庄严致敬。为还原真实,剧组在北京影棚用钢材搭建1:1鸭绿江大桥,桥体细节严格参照历史影像,甚至保留铁锈与磨损痕迹。

《跨过鸭绿江》工作照
董亚春导演始终坚信,真正的历史创作不仅仅是对事件的再现,更是对人物心灵的深刻挖掘。他强调:“我们要怀揣对历史、对历史人物,对革命前辈的敬畏之心、景仰之情,要润物无声的沉浸在历史中,去细细的感受和揣摩人物的时代语境。”
《西北岁月》故事跨度长达二十五年,讲述了革命先辈们的革命历程。在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,董亚春导演通过人物之间的关系与冲突推动故事发展,坚守“实事求是”的创作原则,不夸大、不拔高,力求真实与准确,每一场戏的精雕细琢,都蕴含着他对历史与人物的深厚敬意。

《西北岁月》工作照
董亚春导演始终将“人”置于历史叙事的核心。他的镜头里,历史不是教科书中冰冷的结论,而是战士手掌的冻疮、老乡递来窝头的掌纹、雪地上搀扶前行的脚印——这些带着呼吸的细节,让星瀚影像计划“精品化”的理念有了坚实的落脚点。
“星瀚影像计划”由北京国际电影节与青目天峰数字科技(北京)有限公司联合发起,致力于推动微短剧产业化升级,让每分钟镜头都经得起推敲,让每部作品成为行业未来的铺路石。
董亚春导演的加入,为这一计划增添历史纵深与专业高度。从战地摄影师到历史叙事者,四十余载淬炼的创作密码,将在星瀚影像计划的星河中,为中国影视的“轻骑兵”点亮一盏不灭的灯。